近期热搜#百日咳今年已致13人死亡#,同时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4年2月共报告百日咳17105例,比2023年12月多了7979例,是去年同期的近32倍。近期在门诊病房也遇到了很多“百日咳”的患儿。
妇
幼
健康科普
1.什么是百日咳?
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传染病。其特征性临床症状为阵发性痉挛咳嗽伴吸气“鸡鸣”样回声,病程较长,一般为2-3个月。如孩子咳嗽时间长,阵发性痉挛样咳,夜间较为明显,特点为成串的、痉挛性咳嗽后伴有一次深长吸气,应高度警惕“百日咳”。
2.百日咳如何传播?
百日咳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。传染源主要是“百日咳”感染者。从潜伏期一直到发病后6周均具有传染性。“百日咳”1岁以下婴儿中发病率最高,该人群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也最高。由于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衰减和百日咳鲍特菌变异,全球很多疫苗覆盖率较高的国家出现了“百日咳再现”,发病年龄高峰从婴幼儿转移至青少年及成年人,青少年及成年人成为婴儿百日咳的主要传染源,这部分人感染后往往因症状不显著甚至没有症状,未引起注意,因此,应警惕家庭内成人、青少年患者和潜在感染者,切勿将病菌传染给家中的婴幼儿。百日咳一年四季都会发生,尤以冬春两季常见。
3.“百日咳”的症状
典型症状分三期
(一)卡他期。
表现为流涕、打喷嚏、流泪、咽痛、阵发性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。多无发热,或初期一过性发热。该期排菌量达高峰,具有极强传染性。持续 1~2 周。
(二)痉咳期。
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,伴咳嗽末吸气性吼声,反复多次,直至咳出黏痰,昼轻夜重,睡眠期间痉挛性咳嗽更为突出,影响睡眠。痉咳次数随病情发展而增多。常在咳嗽后出现呕吐,可致舌系带溃疡,面部、眼睑浮肿,眼结膜出血,鼻衄,重者颅内出血。新生儿和 6 月龄以下婴儿咳嗽后常会引起发绀、呼吸暂停、惊厥、心动过缓或心脏停搏。此期一般持续 2~6 周,亦可长达 2 个月以上。
青少年或成人百日咳患者,常无典型痉咳,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和暂时性缓解交替。持续 2~3 周。
(三)恢复期。
痉咳逐渐缓解,咳嗽强度减弱,发作次数减少,鸡鸣样吼声逐渐消失,阵发性痉咳症状可持续数周或数月。
4.“百日咳”如何治疗?
早诊断,早治疗。应尽快应用抗菌药物,卡他期及时应用可显著缩短病程。痉咳期内应用虽然不能缩短病程,但是缩短传染期,从而切断传播途径,否则传染期可持续数周。百日咳的抗菌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,鉴于国内百日咳鲍特菌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耐药率高,>2 月龄的儿童和成人,若存在使用大环内酯类的禁忌证、不能耐受大环内酯类或感染耐大环内酯类的菌株,可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。
5.如何预防“百日咳”?
一是隔离传染源:对患者严格执行呼吸道隔离,是重要的预防环节。隔离期自起病开始,为期7周;或痉咳开始,为期4周。密切接触的易感儿(特别在集体机构中)需检疫3周。
二是保护易感者:
(1)主动免疫:常用百白破三联疫苗,对出生3-6个月的婴儿进行基础免疫,皮下注射3次。
(2)主动免疫:对幼婴或体弱者,于接触患者后可给百日咳高效价免疫球蛋白。
三是药物预防:婴儿接触患者后,即给红霉素口服,效果较好。
若孩子有百日咳类似症状,应及时就诊,早发现,早诊断,早治疗,对病情恢复的十分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