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黄帝内经》曰:“知其要者,一言而终;不知其要者,流散无穷
中医不是靠“口诀”行医的学问,而是讲究因人、因时、因地。很多人之所以调养无效、甚至越调越差,问题就出在把误区当常识、把流行当真理。

· 1、以形补形,吃啥补啥·
真相:“吃核桃补脑、吃猪腰补肾” 的观念深入人心。但从现代医学和中医理论来看,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。猪腰虽然形似肾脏,但含有较高的胆固醇,过量食用可能对心血管健康不利。而动物脑更是高嘌呤食物,容易引发痛风等疾病。中医所说的“补”,指的是对身体功能的补益,而非单纯基于食物形状。例如,黑芝麻具有补肾精的作用,核桃能够健脑髓,但它们的功效并非简单的 “以形补形”,而是通过其自身的药用成分,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,对身体进行综合调理

· 2、人人适合艾灸,灸得越久越好·
真相:艾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,近年来备受青睐。然而,并非人人都适合艾灸,且艾灸并非时间越长越好。阴虚火旺者进行艾灸,犹如火上浇油,会加重体内的燥热症状。过量艾灸还可能耗伤阴液,导致身体出现口干、咽干、便秘等不适。正确的做法是,艾灸前需辨明体质、结合节气并精准选取穴位。每次艾灸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以内,每周进行次数不宜超过3次,同时可搭配引火下行的穴位,以确保艾灸的安全与有效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