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省枣庄市网络举报平台欢迎您!

您的位置: 首页 > 网络辟谣

【真相“枣”知道】三伏天吃冰喝冷会伤身?用医学证据打破这些谣言!

来源:枣庄薛城区人民医院 作者: 时间:2025-06-30


谣言一:吃凉的会让“寒气入体”导致宫寒、体寒


医学真相:从现代医学角度看,人体体温由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精密控制,口腔、食管和胃部接触低温食物(如冰激凌、冰水)后,低温刺激会激活血管收缩反应,但食物进入消化道后,会迅速被37℃的血液和组织环境加热至体温水平。研究表明,健康成年人食用200ml零度冰水后,核心体温波动不超过0.5℃,不会改变人体内部环境属性。



女性宫寒、体寒的症状(如经期腹痛、畏寒),多与激素水平变化(如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导致子宫收缩)、体质差异、疾病(如子宫内膜异位症)有关,而非冷饮食直接导致。需注意的是,若本身存在肠易激综合征或胃肠功能较弱,冷饮食可能诱发肠道痉挛,但这属于功能性反应,并非“寒气入侵”。



谣言二:三伏天吃凉会损伤脾胃


医学解析:中医“脾胃”对应现代医学消化系统。健康成年人的胃黏膜由黏液-碳酸氢盐屏障、胃黏膜血流量调节等多重保护机制,能耐受一定程度的温度刺激。美国胃肠病学会研究显示,健康人群短期食用4℃食物,仅会引发暂时性胃排空延迟,但不影响消化酶活性和胃黏膜结构



然而,过量食用冷饮食可能导致3种问题:①低温刺激使胃肠道血管收缩,减少消化液分泌;②快速进食冷食引发“脑结冰”(蝶腭神经节冷刺激综合征),导致短暂头痛;③冷刺激加速肠道蠕动,引起腹泻。这些问题的本质是过度刺激引发的生理反应,而非“损伤脾胃”。



谣言三:喝冰水会引发心血管疾病


科学证据:确实,极寒刺激(如直接用0℃冰水冲澡)会使外周血管骤然收缩,增加心脏负荷。但口服冷饮品时,食物经口腔、食管缓冲后,进入胃部的温度已升至10-15℃左右,对心血管的刺激大幅减弱。《循环》杂志研究指出,健康人群饮用200ml冰水后,收缩压仅短暂升高3-5mmHg,且在10分钟内恢复正常。

需警惕的人群:①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,大量冷饮可能诱发血压波动;②冠心病患者,冷刺激可能引发冠状动脉痉挛。此类人群建议将冷饮温度控制在10℃以上,少量慢饮。



谣言四:吃凉食会加重体内湿气


医学解读:中医“湿气”涉及脾虚、水湿运化失常等概念,而现代医学中,类似症状(如水肿、乏力)可能与肾脏疾病、低蛋白血症、内分泌失调等有关。冷饮食与“湿气”无直接关联,过量摄入冷食导致的消化不良、腹泻等症状,从西医角度看,是低温刺激引起的肠道功能紊乱,与水分代谢失衡无必然联系。


三伏天吃冰科学建议



1.控制摄入量:单次食用冰激凌不超过100g,冰水不超过200ml

2.避免快速进食:小口慢吃,给身体适应温度的时间

3.关注个体差异:胃肠疾病、心血管疾病患者需遵医嘱,优先选择常温饮品

4.最佳时间:饭后30分钟后食用,避免空腹食用



用科学理性看待饮食选择,三伏天适量享受冰品不仅能消暑降温,还能刺激唾液分泌、增进食欲。别让没有依据的谣言,剥夺了夏日的快乐!


枣庄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版权所有
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

鲁ICP备17010776号-1 技术支持:山东大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