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省枣庄市网络举报平台欢迎您!

您的位置: 首页 > 网络辟谣

【科普】食品安全谣言“扫雷” 这些谣言你知道吗?

来源:滕州市场监督管理微信公众号 作者: 时间:2025-04-03

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,网络上充斥着许多食品相关谣言,这些谣言往往缺乏科学依据,但却被广泛转发,别再被这些谣言忽悠了!
谣言一:紫光灯辨蔬菜农残?
辟谣:不科学
研究表明,有些蔬菜在生长和储存过程中,自身会产生一定的荧光物质,如:阿魏酸、香豆素类和黄酮类,它们是植物用来抗衰老的,在紫光灯照射下也可能会出现荧光反应。这种情况并不特定于某一种蔬菜,但在某些蔬菜如豆角上较为显著,这些天然物质对人是无害的。所以,用紫光灯照射蔬菜水果发荧光并不能说明它有农药,没有荧光也不能说它就没有用农药。

谣言二:白色草莓是转基因食品,不能吃?
辟谣:不科学
农业专家表示,白色草莓的培育主要依赖于育种技术,利用植物自身的遗传变异来达到改良目的,而非转基因。白色草莓吃起来更甜,但在其他营养价值方面,与普通草莓的区别并不大。

谣言三:骨头汤、虾皮汤,含钙量丰富,喝了能补钙?
辟谣:不科学
骨头、虾皮这种“骨质”硬质材料熬出来的,会带给我们一种能补钙的错觉。但实际上,这些汤补钙效果很一般,还含有不少脂肪小液滴,觉得“补钙”就多喝,其实是在增加脂肪摄入。像各类豆制品,如豆腐、豆腐干,以及牛奶等,才是合适的补钙食物。

谣言四:吃皮蛋会铅中毒?
辟谣:不科学
皮蛋是以鲜蛋为原料,采用食用碱、食盐、茶叶、水等辅料配成的泥进行腌制而成的产品,传统皮蛋制作工艺,常添加黄丹粉作为辅料,黄丹粉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铅,所以在皮蛋的形成过程中,会有铅的渗入。
但早在2015年12月起,我国相关标准就规定,皮蛋生产采用无铅工艺,即采用硫酸铜,硫酸锌等替代氧化铅,不能添加任何铅物质。
因此皮蛋中已不含铅,也就不会铅中毒。据临床数据表现,导致皮蛋中毒的主要原因是沙门氏菌。当原料蛋被污染,存放不当,都有可能导致皮蛋沙门氏菌超标,因此选择正规渠道购买,查看包装标识,并注意适当保存,即可安心食用。

谣言五:吃醋能软化血管?
辟谣:不科学
食醋是一种发酵食品,主要成分是有机酸,其中醋酸含量最高,一般在3%以上。食醋能提味、增食欲,去腥解腻,减少食盐的使用,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多种病菌的生长和繁殖。
然而,喝醋并不能软化血管。进入人体内的醋酸会被迅速代谢,不会在血液中积累到软化血管的程度。血管硬化主要是由于脂质沉积和炎症反应引起的,而醋酸并不能影响血脂水平或炎症反应。
此外,醋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,过量食用可能会灼伤胃黏膜和食管。

谣言六:越酸的水果,维生素C含量越高?
辟谣:不科学
水果吃起来酸不酸,主要取决于水果中的有机酸含量,如苹果酸、柠檬酸、酒石酸。此外水果的含糖量,会影响水果的“糖酸比例”,含糖量高吃起来甜,反之更酸。因此,维生素C的含量高低,受口感影响因素很小,靠口感来判断维生素含量,是不准确的。


枣庄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版权所有
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

鲁ICP备17010776号-1 技术支持:山东大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